孙根年副校长主持召开甘肃省旅游强省建设及旅游学院发展座谈会

发布者:旅游学院发布时间:2019-06-19浏览次数:567

2019年6月17日下午,旅游学院召开了甘肃省旅游强省建设及旅游学院发展座谈会,副校长孙根年出席并主持了座谈会,旅游学院副高职称以上教师,院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室主任参加了会议。

会议重点围绕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甘肃省近年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二是旅游学院结合师资情况,可以形成哪些方向,研究哪些问题,能为甘肃地方政府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形成研究团队和特色;三是旅游学院如何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设置课程模块,反映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和应用型。

与会老师积极参与,畅所欲言。

牛海桢教授认为,旅游研究主要围绕旅游理论研究、旅游政策研究、旅游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而展开。重点探索文化与旅游如何融合发展,旅游资源或旅游景区开发模式,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与社区居民参与以及发展利益分配等理论问题;旅游学院将继续按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思路,大力解决师资队伍紧缺和师资队伍发展问题,人才培养与培训并举,实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全力打造一流专业。

雷金瑞教授认为,甘肃旅游业发展最明显的问题是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用人机制不够合理;旅游资源研究不够细致,有的旅游规划不科学不严谨、有无序开发现象。

高亚芳教授认为,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旅游经济诉求、增加旅游收入、提升旅游吸引力,甘肃省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文件。在政策的推动下,甘肃省开拓了新的旅游产品、旅游新业态和旅游景点;期望旅游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通过整合资源,构建旅游经济研究所,利用西北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把甘肃历史文化、丝路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进一步做好旅游人才调研,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做好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产业发展的结合,大力打造“旅游+”的人才培养机制。

张军谋副教授认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发展阶段的,首先是从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的打造,再从旅游产品转化为当地旅游品牌的塑造,甘肃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还停留在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阶段;甘肃旅游业的创新能力较低,旅游管理机制、营销机制的创新不足也是影响甘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甘肃旅游投资呈现上升趋势,相比东南沿海城市的旅游投资的边际增长率较高,而投入产出率较低。建议学校打造旅游协同发展中心,创新协同机制。

李冰副教授、展丽蕊副教授、陶雪松教授分别从甘肃会展旅游发展与管理、甘肃现代酒店管理发展趋势、生态旅游及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等研究方向出发,对甘肃旅游业发展及学院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座谈会会上,孙根年校长与大家一一交流,一起研究和分析了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围绕座谈会主题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甘肃省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如下,一就是如何定义和理解文化的文化和旅游的文化或者是如何将历史的文化转变为旅游的文化,不能简单的将文化和旅游划等号;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如何将旅游产品打造成旅游品牌,只有如此旅游发展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第三个问题就是要深入研究旅游市场,研究甘肃旅游资源对省外及国外旅游者的新引力,研究甘肃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旅游市场的关系,研究区域联合如何发展旅游,交通区位及可达性对甘肃旅游的影响,研究西安、兰州、成都大三角区域游客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等。

最后,孙校长希望旅游学院要紧抓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主动出击,整合资源,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互补,形成内外协同发展的融合优势,着力推动旅游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为把旅游管理专业建成一流本科专业而努力。

 

(撰稿:常承明 摄影:常承明

联系电话:1363939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