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翻飞,掐丝珐琅金丝勾勒牡丹姿态;飞针走线,东乡刺绣彩线织就生活憧憬......在临夏,非遗技艺借“指尖经济”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7月12日,兰州文理学院“绣迹东乡 文旅兴乡”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深入临夏东乡族自治县等地,探访非遗传承与产业融合故事。

临夏州妇联王部长表示,发展“指尖经济”不仅传承了非遗,更让各族群众携手共富。掐丝珐琅负责人解娟说:“指尖力量小,能编织大梦想;单个民族如丝线,拧成一股织画卷。”调研中调研团队根据非遗工坊在传承、宣传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提出从中华民族文化和临夏地方故事挖掘手工艺品纹样创意、开发数字化营销平台等生产端措施,获非遗工坊负责人认可。同时,团队通过问卷了解游客消费意愿,期待从生产和消费两个层面为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手工艺品发展提出发展建议。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将课堂搬到了乡村的泥土地上,体验了民族地区的非遗故事,是一次理论与实际碰撞的鲜活案例,更是用实际行动点燃了一代一代非遗传承的火炬!